
【1/6台北】回憶三十幾年前在嘉義東亞高工棒球隊時,李來發還記憶猶新地表示,六十幾歲的蘇正生每天都騎著腳踏車到學校來教球,可以看得出來體能保持得非常好,棒球是非常講究技術的運動,沒有好體能就無法做出技術精湛的部份,至今他都嚴格要求自己保持好體能,這些都是從蘇正生教練的身上學到來的。李來發在青棒時期還曾被蘇正生揍過,但李來發表示被蘇教練打,真的一點不會記恨,李來發說蘇教練因為體力好所以手勁特別強,被打的時候真的是刻骨銘心,但如果沒有蘇正生的嚴格教育,李來發自己恐怕沒有機會與高英傑在1978年加盟日本職棒南海隊。蘇正生晚年的時候,每天幾乎只做兩件事,一是騎腳踏車,二是看中華職棒,早期他可以從台南騎車到嘉義東亞高工教球,普通人一騎就要好幾十公里好多個小時,更何況是一位六十多歲的人在騎,三十幾多年來,李來發就是學習蘇正生的這種堅持的精神,「想要教出好技術就要有好體能」,這是蘇正生給李來發一輩子的禮物,至今李來發還相當懷念這位教練。前中信鯨總教練92年巴塞隆納奧運銀牌教練—李來發談到台灣棒球就會有人談到嘉農時期的棒球,棒球就是因為有傳統及傳承,才能構成讓人津津樂道的話題,雖然徐生明未曾跟蘇正生見過面,但他表示對於他個人來說,台灣每一個棒球時代都有一些代表性的人物,蘇正生就好像是宋範勳、蕭長滾、曾紀恩等人一樣,台灣傳統棒球的代表人物,感謝這些前輩的努力,台灣棒球才能走到今天。在早期的台灣棒球是純吃苦的時代,但如果沒有早期先人累積下來的歷史,也就沒有今天的台灣棒球,5、6年級生是吃過棒球的苦但也享受到棒球的甜果,嘉農時代是曾經寫下台灣棒球輝煌的一頁,新生代的球員不要忘了棒球的倫理及傳統,有時候也要了解一下台灣棒球的過去,來期許大家一個更好的將來。徐生明表示,以前在電視上常看蘇正生談過去的棒球及對未來棒球的建言,他真的感觸蠻深的,現在嘉農時代的人全部走進歷史,再也看不到這些前輩口述當年的傳奇,真的很可惜,希望台灣棒球的薪火要繼續傳承,感謝前輩為台灣開闢一條棒球路。興農牛總教練前味全龍總教練04年雅典奧運執行教練—徐生明雖然蘇正生曾經擔任過高英傑在嘉義東亞商工時的客座教練,但他還是感受深刻,高英傑表示時間雖然很短,但可以體會到日式教育的嚴格訓練,這種經驗的傳承對他來說,有很深遠的影響。現在的一般棒球員可能比較無法深刻感受到什麼叫嚴格,或是倫理及服從,但早期的球員就可以體會及了解。台灣棒球的發展從早期的日式到近代的美式,有著很大的變化,但棒球界的倫理及傳統還是很需要被傳承下來的,如果沒有先人打下基礎,現代的台灣棒球沒有辦法走到目前,前人的腳步是需要被敬重的。台灣棒球百年,蘇正生教練都一一見證著,很可惜沒有機會跟他分享早期棒球的歷史,但有幸在高中時期被蘇正生教練教導過,站在教育球員的角度來看,台灣球員還是要了解自己的棒球歷史,嘉農及蘇正生的精神正好可以讓我們學習。台北體院教練92年奧運投手教練—高英傑蘇正生是嘉農時代的代表人物,因為曾經寫過嘉農的歷史,所以才了解這個時期的台灣棒球及認識了蘇正生前輩,對於這些在日據時代能夠打下甲子園亞軍的前輩,只能說相當不簡單。在那個物質缺乏的時代,能夠如此對棒球的熱愛,只能說就是單純的喜愛,這也是競技運動的本質,隨著時代的變化,運動已經開始商業化,雖然商業化是免不了的,物質的迷惑及誘惑經常會出現,但球員不要忘了打棒球的初衷。嘉農時代的前輩,他們就是單純的熱愛棒球,因此把熱愛棒球的精神面在球場上呈現,這段時期對台灣棒球的影響很大,現代的球員如果在內心有所疑惑時,不妨想一下前輩打棒球的初衷,以及當初為什麼自己要打棒球,經常鼓勵自己往前走。時代在變,但嘉農時代的前輩打棒球的初衷不變,看過蘇正生等前輩的精神,我們都要好好學習。體育學院(台中)教練01年世界杯季軍總教練—林華韋圖:蘇正生前輩於2007年中華職棒開幕戰,親臨澄清湖球場向球迷致意。





